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编辑: 发布时间:2014-06-16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是:立足西部,服务区域经济,重点面向国防科技工业、核工业和地矿行业;办学特色是:努力构建以 “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两大融合”、“构建三大平台”、“开展四大建设”、“培养五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实施两大融合就是与区域经济相融合、与行业发展相融合;构建三大平台就是构建通识通修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实践创新课程平台;开展四大建设就是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培养五大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学院现设八系、两部、三个中心等教学单位,分别是: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自动化工程系、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外语系、艺术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理、工、经、管、文、艺术等6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详见表1)2013年底,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8985人,其中本科生12832人,占学生总人数66.7%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本科专业汇总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国家代码

授予学位

层次

1

机械工程

080201

工学

本科

2

测控技术与仪器

080301

工学

本科

3

信息工程

80706

工学

本科

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4T

理学

本科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工学

本科

6

工商管理

120201K

管理学

本科

7

英语

050201

文学

本科

8

核工程与核技术

082201

工学

本科

9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经济学

本科

10

会计学

120203K

管理学

本科

11

旅游管理

120901K

管理学

本科

12

电子商务

120801

管理学

本科

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080601

工学

本科

1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20102

管理学

本科

15

视觉传达设计

130502

艺术学

本科

16

产品设计

130504

艺术学

本科

17

环境设计

130503

艺术学

本科

18

服装与服饰设计

130505

艺术学

本科

19

工程管理

120103

管理学

本科

20

通信工程

080703

工学

本科

21

自动化

080801

工学

本科

22

工业设计

080205

工学

本科

2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080802T

工学

本科

24

环境工程

082502

工学

本科

25

财务管理

120204

管理学

本科

26

物流管理

120601

管理

本科

27

软件工程

080902

工学

本科

28

应用物理学

070202

工学

本科

29

地理信息科学

070504

理学

本科

30

土木工程

081001

工学

本科

31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工学

本科

32

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702

工学

本科

3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080203

工学

本科

34

能源与动力工程

080501

工学

本科

35

审计学

120207

管理学

本科

36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081003

工学

本科

37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081004

工学

本科

38

水利水电工程

081001

工学

本科

39

勘查技术与工程

081402

工学

本科

40

汽车服务工程

080208

工学

本科

41

税收学

020202

经济学

本科

42

安全工程

082901

工学

本科

43

地质学

070901

理学

本科

44

物联网工程

080905

工学

本科

45

测绘工程

081201

工学

本科

46

地质工程

081401

工学

本科

2013年,我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本科计划招生数2922人,本科实际录取数2924人。其中四川省招生2024人。2013年我院本科第三批次调档分数和录取最低分数均高出省控制线,理科录取最低分超过省控制分数线21分;文科录取最低分超过省控制分数线13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2013年,学院在校生数为18985人,其中本科12662人;专任教师825 人,兼职教师202人,折合总计926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86 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14.3%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56.0% ,生师比为20.51。师资队伍职称与学历学位结构见附件27

2013年度我院办学经费总支出19,930.67万元,其中,教学总支出10,824.82万元,占总支出的比例54.3%;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004.43万元,生均3162.55元;本科实验经费597.15万元,生均471.61元;本科实习经费194.18万元,生均153.36元。

学院现占地面积72.07万㎡;绿化面积40万㎡,绿化覆盖率56%。目前,校舍建筑面积34.26万㎡,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9.8万㎡,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534万㎡,学生宿舍10.7372万㎡,生均占地面积37.96㎡,生均宿舍面积5.66㎡,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1.76㎡。学院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达到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

我院图书总量为145.58万册,生均图书76.68册;电子图书:8000GB,电子图书(期刊)81万种。数字图书馆建设效果明显,采用了购买数据库和包库等多种方式建立数字资源,建成数据库16个,其中,中文电子全文图书(超星数字图书馆)80万册,中文电子全文期刊(维普)12000余种(其中核心期刊1810种,文献总量达2500万余篇,并每年递增文献260万篇),银符考试模拟题库19372套题供读者使用,提供教育视频库、随书光盘发布、报纸图文数据库及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各种考试题库等数字资源服务(包括维普资源整合平台、万方数据等试用资源),图书馆网站年访问量达到40余万人次,三年来电子文献年平均检索28万人次,下载9万篇次,使用良好,极大的满足了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2013年度,学院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验室建设,教学实验室设备充足、先进,在各专业中分布合理,较好满足了全院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2013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1056.28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21.4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7438元。部分实验室的环境与设备已处于省内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充足、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力的保障了学院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实现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我院累计投入700余万元,建成了结构合理,运行良好的校园网络系统,开通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网乐国际教育视频库等信息资源;校园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图书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等,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为本科教学提供服务的校园网支撑体系。

完备的体育场地与体育设施,为学院的体育教学、代表队训练、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现有标准(400)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300田径场1个,非标准足球场1个,门球场地2个,形体健美中心场地1座,室内学生体育活动中心1座,一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37片室外篮球场地,2片室内篮球场地,14片羽毛球场地,6片排球场,3片室外乒乓球训练区共计58张乒乓球桌。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场馆共计58789㎡,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0㎡,同时配有各种教学、训练用球和专项体育器材。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在专业建设方面,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紧紧围绕把我院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独立学院的目标,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专业方向。在注重专业外延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加强专业内涵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到2013年底,我院已建成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3项,院级特色专业4个,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促进了相同或相近学科的专业发展,在能源动力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等学科中形成了特色与优势明显的专业群。

截止到2013年底,我院共建设了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院级精品课程、28门院级优秀课程,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促进了我院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而带动学院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学院根据教育部对国家级教材规划的精神,出台了《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教材出版的规定》等相关文件,加强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深化教材工作改革,依托学科优势,将教学改革的成果及时固化到教材中,将精品教材和系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优质教材。

在教学改革方面,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为依据,在原有“工程训练中心”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上申报建设了“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以这三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为依托,继续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目标,尝试项目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全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全部修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包括通修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选修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各模块课程的总学分为约170学分。共开出公共选修课程150多门,400多门次,其中,艺术鉴赏类、体育类、文学鉴赏类等课程深受同学们,特别是理工科同学们的喜爱。。

学院历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以增智,更注重学以致用。一方面,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提升获奖层次。另一方面,加强学科与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学科竞赛的基本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四、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此来统领学院的各项改革和发展,统一全院上下的思想,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共识。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开展讨论研究,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资源配置和管理服务。

学院建立了由院、系、教研室三个层次和信息、监督、评价、反馈四个系统组成的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各系各部门的党政负责人对本部门所属教师及学生的教风、学风情况负有直接的管理和督查职责,倡导其深入教学一线巡视,将教学秩序的督促与检查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同时,为促进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还采取包括召开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座谈会、课堂教风学风检查、建立听课制度等若干措施,教学督导组对全院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师教研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进一步狠抓考风考纪,加强考试过程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风和学风的全面提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重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建设,先后成立了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教学督察督导组、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二是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行教师及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评教信息反馈制度及教学督导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从而使教学质量监控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2013年,学院一如既往的规范教学要求、优化教学秩序、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加强建设”的方针,全面落实川学位〔20117号文件精神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教学条件建设,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建设,精心组织,真抓实干,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整体推进,并组织专家对全院本科专业开展专业评估,所有本科专业评估结果都达到了优良水平。

五、学生学习效果

2013年,学院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网上评价教与学等形式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满意率达到91%以上,对教师教学满意率达到了 95%以上。从教学态度来看,教师能够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授课内容来看,把握了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恰当联系;从授课方式方法来看,因材施教,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应届本科生毕业总人数为2651人,毕业人数2642人,毕业率99.66%,学位授予人数为2518人,授位率94.98%

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结合我院实际,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我院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圆满地完成了省教育厅指定的目标任务。学校多渠道加强同用人单位联系,通过印制并邮寄毕业生宣传画册、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加相关行业和相关单位的供需见面会、到用人单位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了同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收到很好效果。同时,抓住科研合作、教学实习、见习等机会,深化同相关单位的就业合作关系,推进“订单式”培养。还通过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校内综合或专场“双选会”,邀请大批企、事业单位到学校招聘选录毕业生,既方便了学生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又强化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感性认识,促进用人单位对学校及毕业生的了解,2013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人数2543人,攻读硕士研究生63人,初次就业率达95.93%。

由于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高度认可,2013年参加学院“双选会”的单位共有400余家单位,其中绝大多数是连续多年来校招聘学生,从我院对用人单位发出的问卷调查表回收的情况来看,97%的用人单位都表示每年都会再来我院招聘学生。其次,我院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与中核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紧密合作,建立了就业和实习基地,并且,我院毕业生在其岗位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已有不少学生考取了相关中级技术资格证,进一步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另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等专业的毕业生,持续走俏,供不应求,不仅让毕业生能就业,还让毕业生真正享有选择用人单位的权利,极大的提高了就业满意度,从而也提升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雇主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最后,我们还积极拓展省外的就业市场,组织毕业生到香港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就业的视野。并将实习中所习得的技能与经验,运用到后来的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还派遣就业指导教师到深圳、宁波等地进行就业考察,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机制,借鉴沿海地区的进步经验,优化学生的求职及就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从省外企业的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省外求职的适应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有利于拓宽就业市场,满足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毕业生求职需求。

六、特色发展

1、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增加我院本科学生动手能力,依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学院对全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工程训练中心”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重:理工类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总学分的25%,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不低于2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要求,完善实验课程结构,进一步增强实验课程的层次性及其与理论课程的匹配性,并在保证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实验系列课程的整合建设;优化课程实验项目,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逐步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2、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作为以工科为主的多学科性独立学院,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性环节教学,高标准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培养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按照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制订了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2013年,学院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60%以上,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并积极探索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模式,学院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得到四川省教育厅好评,根据学生网上评教数据统计,实践教学优良率在95%以上。同时,积极组织在校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优良成绩。2013年共组织院外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4项,获团体奖项18项,个人奖项31项。

其中,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二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西部赛区二等奖2项。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省一等奖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杯工程算量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四川省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省一等奖1项。第五届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获全省二等奖1项,全省三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省二等奖3项,全省三等奖2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获金奖和铜奖各1项。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全省二等奖2项。2013年四川省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省一等奖1项。

3、组织在校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与开发

2013年,我院学院从政策引导,科研氛围,科研环境条件改善等各方面促进在校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举办科技周活动,进行科技政策宣传,科普知识宣讲,科技比赛等活动,努力为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创造条件。学院建有核工程与高新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学院积极鼓励对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核技术与裂变工程、高新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方面感兴趣的在校生加入到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中。研究所积极组织相关学生进行科学探讨,为学生开展科研创造必要的条件。通过研究所的良好的条件和平台,学生已积极融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了太阳能LED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乐山数字城镇综合应用系统、计算机外科手术辅助系统、用消失模铸造工艺对砂型铸造工艺优化升级改造、医学图像分割系统、矿井人员搜救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

此外,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建有创新实验室,由专业导师引导相关专业学生探索小发明、小创造,已成功发明智能婴儿车、智能移动垃圾桶、手摇式升降双层床、多功能摇椅等。学院在校生科研氛围良好,学院积极组织在校生申报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近年来已组织学生申报了一种多功能婴儿车、基于超声波调制的定向声音传播器设计、一种新型结构光学天线系统的改进及优化设计、汶川强震区泥石流地形参数特征,灾害特征的研究分析、基于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医疗通信系统设计、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医学图像特征提取等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项目。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由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性,一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要脱钩的不良现象;二是课程比例失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实习和操作等相关内容的课程偏少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

2.上年度的改进效果,下一步改进计划与措施

2013年,我院“工程训练中心”为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实习和操作相关的实践课程;“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经管类学生开设了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这些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效果很好。